1.培养目标:
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 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德才兼备。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上坚持“大艺术观”,掌握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 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揭示艺术的规律和本质特 征,构建涵盖各门类艺术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的艺术学理论体系。
2.培养方向:
1、艺术批评
本方向重点研究当代艺术批评,研判揭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和艺术创造的意 义。研究既包括对艺术批评的学理性研究,聚焦中国艺术“写意”体系理论,探 讨文艺“现代性”问题;又突出对书法等门类艺术发展语境、发展理路和价值取 向的批评研究。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和艺术专业评价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2、艺术理论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美学的基本理论和门类艺术的美学观念,重点是 对中国艺术美学的研究。本学科特色在于立基原始文献,沟通文史哲思想,深度 挖掘中国艺术的美学观念,从而彰显其生命精神,构建当代中国艺术的美学价值。 发挥本学科在唐代曲学、宋元艺术批评、宋代禅宗美学与禅画、清代美学等方面 的学术优势,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的高级专门研究人才。
3、艺术文献
本方向以中国古代艺术文献的整理考辨、知识挖掘及传播利用为主要研究领
域,探讨艺术文献的历史样态、学理脉络,并对其价值进行现代转化,为艺术学 理论及戏曲、书法等门类艺术研究提供文献基石和参考依据。依托本校古籍整理 优势学科,本方向已形成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文献、唐代词曲学文献、昆曲文献为 核心的研究特色,正逐步推进研究成果特别是曲谱翻译成果的音响化、声像化。 本方向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艺术文献体系,能够整理考辨艺术史料的高级专门人 才。
4、艺术与文化创意
本方向主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运用艺术学理论与表现手段,立足京津冀和 雄安新区文化艺术的区位优势,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创 造性转化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梯队成员在进行大量传统文化艺 术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源头“创意”,到中间“传播”,到最后“营销”的重要 环节,进行文化资源梳理及艺术表现的数据化分析与研究,提出有效的艺术与文 化创意成果。本方向致力于培养—批深入掌握艺术历史和艺术理论,能够根据时 代、地域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从事艺术文化创意的高级专门人才。
3.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为 3 年,一般为 3 至 4 年。
上一篇: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