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坤舆艺术讲堂·博士生论坛 (第36期)回顾:《冀中导报》民族意识建构的诗意表达

发表时间:2025-03-24 21:20:27

2025年3月13日,我院顺利举办"坤舆艺术讲堂·博士生论坛"第36期学术交流活动。活动由2024级艺术学博士研究生祁琳担任主讲,湖南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禹洁、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马笑楠、聂晶晶担任与谈嘉宾,赵然教授担任评议人,2024级博士研究生张如添翼主持论坛,艺术学院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旁听。

在论坛汇报过程中,祁琳首先以时间梳理了《冀中导报》1938年创刊至1949年终刊的办报历程,并指出该报通过诗歌创作完成了早期的民族意识建构。随后从创作主体、内容主题、艺术风格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创作主体层面呈现"全民参与"特征,上至边区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均投身创作;内容主题聚焦土地改革、参军动员等内容,同时兼具历史记录与情感表达功能;艺术风格方面则体现出了集体创作、口头传播、传统继承的战时特色。最后,祁琳从《冀中导报》诗歌创作的特点总结出,民族意识的建构需要兼顾精英话语与大众表达,同时应寻找适应时代需求的艺术形式实现有效传播。

在学术交流环节,三位与谈人分别就祁琳的汇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王禹洁博士建议加强对意象的分析,从不同门类出发扩宽"诗意表达"的范围;马笑楠博士提出在研究中应增加量化统计方法,通过数据支撑强化论证力度;聂晶晶博士则聚焦"民族意识"概念的历史流变,建议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含义进行辨析。现场互动中,同学们就《冀中导报》报刊风格的转变以及与同时期其他根据地报刊的差异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评议导师赵然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给予了肯定,特别指出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单纯进行资料的堆砌,要以观点带史料。并对各位硕博研究生提出建议:第一,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对重要概念的辨析;第二,新时代艺术学研究应注意现实关照,在选题和行文过程中要将国家政策导向与学术选题有机结合。赵然教授的评议为研究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思考空间。

最后,主持人张如添翼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对老师、与谈人和各位参会同学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一篇:坤舆艺术讲堂·博士生论坛 (第37期)回顾 读书会 | 重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下一篇:坤舆艺术讲堂·博士生论坛 (第35期)回顾:宋代艺术批评中的“逸”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