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我院举办“坤舆艺术讲堂·博士生论坛”第37期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以读书会形式开展,为艺术学院硕博研究生们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活动由2024级艺术学博士研究生祁琳担任主持人,赵然教授担任评议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博士、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傅居正博士及艺术学院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讨论。
在读书会过程中,祁琳首先结合徐复观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对本次选书原因进行了简要介绍。徐复观先生作为新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深邃且影响深远,所著的《中国艺术精神》更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祁琳将《中国艺术精神》的整体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逐章分析,并从学术研究视角、专业学者、普通读者三个层面,全面介绍了这本书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在学术研究视角方面,该书为艺术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对于专业学者而言,它是深入探索中国艺术精神内涵的必备参考书目;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则能引领他们走进中国传统艺术的奇妙世界,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审美价值。祁琳还结合原文,分享了自己对“心斋”与“坐忘”的理解与感触。她认为,“心斋”与“坐忘”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方式,更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达到物我两忘、与天地精神相交的重要境界,也是我们日常学习、科研过程中应追求的精神境界,这对于提升艺术创作的质量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读书会的交流环节中,祁琳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如何理解书中抽象概念和深奥理论、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创作相结合、如何将理论融入日常艺术批评等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随后,与谈人傅居正博士从自身读博和工作经验出发,为在场同学提出选书、读书建议。她强调阅读经典书籍是提升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典书籍蕴含着前人的智慧和精华,只有深入研读经典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场同学也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读书感受。有的同学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分享了书中理论对自己创作灵感的启发;有的同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同学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将艺术精神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最后,评议导师赵然教授对本次读书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同学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热情和思考能力。同时,赵老师还从如何做笔记、如何梳理知识框架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她还提醒同学们在读书时要注意书籍写作的时间、背景等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并告诫同学们,认真读书是学术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读书和科研过程中要戒骄戒躁,踏实阅读。只有沉下心来,深入钻研,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就。
本次读书会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对艺术精神的深入思考和探索热情。